第二辑

迎着书卷的朝阳走路

朋友笑我“书痴”,我一笑置之。我爱读书,这已成为我的业余习惯。虽然刚在上海那几年,实在是两手空空,不得已要奋力工作来改变现状,读书与写字于我是一种奢侈。待一切基本安定之后,回望,我痛惜流逝的光阴,好在,还年轻,书仍可以读,字仍可以写。

有同事跟我说,不知怎么回事,一拿到一本书就哈欠连天,我笑笑说,因为你没有这习惯。

读书,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我很少有感到非常无聊的时候,哪怕漫长的出差途中,因为我的手里有一本书,我的手、心都不空,何来无聊?罗曼·罗兰说,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我真的有这样的感觉。

记得以前读钱钟书,说钱家人笑钟书“书痴”,并说“痴人有痴福”——钟书爱读书,只要有书读,他别无营求,好像享受富人“命中的禄食”一样丰足。当然,自己不能与这位伟大的钟书先生相提并论,只是一种意义上的相似而已。

钟书先生有一段时期将书房命名为“容安馆”,这个所谓的“容安馆”书房,是由小客厅里拦了一扇屏风隔出了一角,窄小只能容身。他做到了真正的“容膝易安”。谁能想象,在这样一扇屏风拦出的一角里,他写出了《管锥编》、《谈艺录》等令人惊叹的伟作。所以说,思想,是能够穿越时空而存在的。

钟书曾说:“弈棋转烛事多端,饮水差知等暖寒。如膜妄心应褪净,夜来无梦过邯郸。”大意是说,世事无常,个人心中喜忧,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心境平和恬淡一点,将营苟之心褪却一些,可以活得坦然一些。

记得周有光先生有一则《新陋室铭》。说起周有光这个名字,可能许多人比较陌生,但是如果要说到中国的《汉语拼音方案》,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知道,周有光就是《汉语拼音方案》主持者和主要拟定者。有了这个方案,汉字才能被一个个注上拼音,然后才能扫盲、才能推广普通话、才能进行电脑输入等等,周有光为汉语的科学化、国际化、信息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0多年前,周有光的居室条件简陋至极,书房、客室、吃饭间都在一间小小的屋里,书没地方放,只好放在菜橱里,他曾戏称: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在艰苦的环境里,这篇《新陋室铭》诞生了,读来令人莞尔的同时,不得不感佩他的超然心胸:

“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

斯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周先生说,“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他生于1906年,如今已是105岁高龄。105岁的周先生,淡泊心胸,乐观豁达,他说,大智若愚,大道至简。

生活,本身其实是简单的,但绝大多数的人们制造出了太多的复杂。其实,你简单了,生活也就随之简单。德国哲学家西美尔说,货币只是一条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永远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

???人,最终能够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

当然,不是说物质不重要,某种程度上,物质相当相当的重要。

在这个物质远胜于精神的年代,追求物质,已成了人们众所趋之的目标。但是,能否,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在稍稍停下的间隙,读一本好书,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让狂躁的物欲之心能够让思想的净水洗濯,得一丝清凉之气?

晚三秒,再关门

文/纳兰泽芸

?

家里的洗衣机脱水时,里面发出很响的“咣咣咣”的声音。我打电话报修。周末,维修人员上门来拆开看,是一枚硬币掉进了机器里面。

?维修人员是位约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可能是一直骑着助动车风吹日晒跑维修的缘故,脸上显得憔悴而沧桑。他在忙维修的时候,我倒了杯水给他,说师傅辛苦了,喝杯水吧。他憨厚地笑笑说,我不渴。

?将那枚硬币取出来后,他又顺便将洗衣机内部清洗了一遍,说洗衣机用久了要清洗的,否则会滋生病菌,沾到衣服上对身体不太好。

?洗衣机修好了,师傅提着维修箱出门,跟我说再见。我并没有立刻“呯”地关上门,而是扶着门也对楼梯口的师傅道着再会。我开着门目送他,直到他拐过楼梯口,才轻轻关上门。

?我能想到,此刻即使外面寒风割面,这位维修师傅的心里也是暖的。因为他不是前脚离开,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呯”的一声沉重而冰冷的关门声。

?他得到了别人对他晚三秒钟再关门的尊重。

?

这种晚三秒钟再关门的习惯,是我三年前去一位客户家后养成的习惯。那次因公事紧急,一份文件必须周末亲自去客户家拿。

?当我拿好文件,双脚刚刚踏出客户家的门,突然一瞬间,门就在后面“呯”的一声重重关上了!那一声,惊得我一震——我愿意相信这不是客户自己的本意,他家阳台是敞开的,我愿意相信那是阳台的风将门瞬间吹得重重关上,因为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

?

但是,尽管这样想,那扇瞬间在我身后重重关上的门,还是让我的心里掠过一片寒凉。我感到有一种叫做“被尊重”的东西从我的身上慢慢剥落。

?

“被尊重”,有时候,是多么难得。一旦得到,会让人觉得三冬犹暖。

?

如果你细心一点,你会发现,电梯里常常有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有什么作用呢?许多人可能回答不上来。几年前,我也回答不上来,我一直以为那面镜子是给每一个进入电梯的人整理仪表用的。当我偶然间知道了真实的答案时,我心里的感动,像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这个答案是:当有残疾人摇着轮椅进来的时候,

他(她)不必费力地转过身来,就可以从镜子里看到楼层显示灯。

?在小事或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对人的尊重,像一朵小小的雏菊,并非美得惊天动地,却静静地散发丝丝缕缕的芬芳,让人的心里恬静而暖和。

吹彻早春不知寒

文/纳兰泽芸

袁宏道说他看见了春天——“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而我说我听见了春天——可不是,那黄黄嫩嫩的结香花,将它们托在手心吧,看哪,小小的圆筒形花朵密密麻麻簇生在一起,花冠一律朝下,是无数只小小的喇叭筒,凑在一起吹着一支嫩黄悠悠的初春歌子!

还在料峭的寒风里呢,春天的气息似有若无,每天下班回家经过小区花园,在小区景观灯不甚明亮的光照里,我看到一种1米多高的小灌木,上面开满了白白黄黄的小花,一簇一簇的,开得是嘤嘤嗡嗡,热热闹闹,空气里也散发着一种隐隐绰绰的甜香。

我在想,这是什么花呢,仿佛半卷着嫩黄粉白的珠帘,欢欢喜喜、无所顾忌、花团锦簇地开着,在它们面前,迎春花是徒有虚名了,恨不得叫迎春花快把那名号让过来吧!

再经过小花园时,我踩着微润的园土,走到那些灌木面前,俯下身子看挂在它们腰间的标牌,标牌上写着:结香花,又名打结花、梦冬花、探春花、黄瑞香。属瑞香科、结香属,落叶灌木。

探春花?嗯,这名儿还算是名符其实,凑近闻闻,香,而且浓,浓得似乎有点猛烈,有点不大礼貌。叶呢,我在找寻它的叶子,哦,叶子还缩在花的后面微盹着呢,仅仅绽开了一点叶苞,被茸茸的一层柔毛覆盖,还没睡醒。

叶儿尚未睡醒,花儿是等不及了,在料峭的早春寒风里,抢着把所有的美丽和芬芳,急不可耐地倾尽而出。

叶子还在沉睡,花就已经开得漫天漫地,我觉得这结香花是不是太不够低调、不够敛眉啦。

只是,当我后来知道结香花的小小花苞,是早在头年的落叶纷飞之时,便已悄悄形成时,我立刻原谅了她们。这小小的生命,要捱过严冬,捱过霜风,捱过雪剑,然后,这些簇拥在一起的小生命听到了春的脚步隐隐由远处行来时,她们竖起了小耳朵,叽叽喳喳地说,听啦,春来啦,春来啦,我们快快开放吧!于是,一夜之间,哗啦啦啦啦,她们全部吹开了小喇叭筒。粉粉的,黄黄的小花,没有夺目的红艳和妖娆。开放,不是为了万人瞩目,只是为那捱风顶雪盼了一个冬天的梦。

就像蝉,你能怪它在酷热的夏季“知了知了”地聒噪不休吗?你要是知道一只蝉在土里寂寞地待上七年,然后承受蜕变的痛苦,变成一只会飞会叫的蝉,可是,它却只能在这世上活七天!要是你知道这些,你就不会对着树上高声鸣唱的蝉喊:该死的,别叫了,烦死人!你便会体谅这个小生命——因为那是它生命的绝唱,它倾尽所有气力,只为那生命最后的精彩,只为那末日的绽放!

难怪华兹华斯在他的诗里说:“最卑微的花,也能给人以深沉得不能用眼泪表达的情绪。”

结香花又名打结树,那是因为结香花的枝条非常柔韧,把它的枝条打上扭扭缠缠打几道结也不会断。它还有个别名叫“爱情之树”,相传秦始皇时候,皇宫里有一对年轻人相互爱慕,姑娘出身于显赫之家,而小伙子却是个下人,出生卑贱,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结合的。

两个相爱的人千方百计想冲破藩篱,然而均告失败。最后,姑娘含泪与心上人拥别,她流着泪在一棵小树上打了几个结,表示她柔肠寸断,心有千千结。没想到的是,第二年在这棵姑娘打过结的小树上,开出了无数美丽的小花。此事传到秦始皇耳朵里,皇帝心想这是天意要有情人成眷属,上天旨意不可违,遂下旨让二人结为同心。

时至今日,在有些地方结香还被称为“爱情树”,有怀春女子梦见自己思念的心上人,便会于清晨悄悄在结香树上打个结,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助女子见到她的心上人。

不知是不是真的,要不,明天清晨,让我悄悄踏着晨露去试试?让这春天的号角也能嘹亮我冰封一冬的情怀。

向心湖投一颗大石子

文/纳兰泽芸

一天晚上我在看一档叫《岁月流金》的节目,一名主持人与两名嘉宾相坐而谈,其中一名嘉宾是某著名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也是一名心理学家。他们当时谈的话题是香港影视歌三栖明星张国荣。

对于张国荣的突然放弃生命,我们都感到唏嘘。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张国荣是功成名就、万众瞩目的大明星,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达到的人生境界,在普通人看来,张国荣已经是相当相当幸福了,可是为什么他还要以这种决绝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个人能做到这样的决绝和惨烈,该是绝望到何种程度?”

我听到心理学家嘉宾说了一句话,我牢牢地记住了,他说:其实,是张国荣的“消极心态”害了他,如果当时他的“积极心态”略微占点上风的话,或许他会重新获得生存的信念。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在我们的心湖中就像两颗石子,就看哪颗石子大一些。

是的,消极心态好比是一块邪恶的石子,当这颗邪恶的石子被投掷到我们的心湖中时,立刻会激起一连串的波纹,它们会一波一波地在湖面上环状泛开,这些邪恶的波纹将我们的内心搅得痛不欲生。

那么,如何才能平息这些令人痛苦的波纹呢?我们不能去搅动它,越搅动波纹会越大,痛苦也越大。唯一的方法,就是向心湖中投掷一颗名叫“积极心态”的石子,这颗石子一定要比“消极心态”的石子要大,最好要大得多。

当我们将这颗大得多的石子投进心湖时,会发现一开始波与波相汇合,然后,这两组水波在它们相交的地方为克服或超越彼此而进行斗争、纠缠……慢慢地,你会惊喜地发现,较小的消极波纹被较大的积极波纹覆盖并一扫而光,心湖里满满的都是积极而快乐的波纹在闪着金色的粼粼波光!

如果当年张国荣也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懂得这个道理,然后立刻去寻找那块属于他的“积极心态”的大石子投进自己的心湖,他可能就不会感觉自己生活在“孤独的沙漠里”,用一种俯冲的姿势结束了46岁的人生。

众所周知,张国荣自杀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就是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自弃,饮食睡眠差,身体总是感到不适,严重者会有自杀和自残的念头和行为。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而且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目前成年人中7个人就有1个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事实上抑郁症的本质就是消极心态在作祟。一个积极开朗、阳光向上的人是不太会被这种病魔擒获的,即使这个积极阳光的人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之痛。

所有的美国人都会记得一脚凌空进球,那是一脚“上帝踢中的球”。其实这只球并非上帝踢中的,踢中这只球的,是一个叫丹普赛的足球运动员。

丹普赛生下来就是一个畸形儿,只有一条右腿和一只右臂的残端。看到别的孩子在门口欢快地踢球、嬉闹,他是多么的羡慕啊。他对父亲说:爸爸,我也想踢球!父亲听了丹普赛的话,差点流下泪来,但慈祥的父亲还是为孩子做了一只木制的假足。假足装好后,丹普赛对父亲说:爸爸,我一定会踢好的!

丹普赛就用这只木假足练习踢足球,一小时接一小时,一天接一天,一月接一月,一年接一年,他逐渐练得了一“脚”绝活——能够在离球门很远的地方一脚射门!

丹普赛的名气越来越大,新奥尔良的圣哲队请他加入,他成了一名正式球员。在一次对阵底特律雄狮队的比赛中,在千钧一发的最后两秒钟里,丹普赛在离球门63码的地方凌空破网!

要知道,1码等于0.9144米,63码相当于57米距离!

全美国都沸腾了——这是职业足球队当时踢出的最远的球,却不可思议地由一只木足完成了!

底特律雄狮队的教练施密特说:我们是被一个奇迹打败的,那只球不是丹普赛踢中的,那只球是上帝踢中的!

“是上帝踢中的!”这也许正是对丹普赛最至高无上的褒扬。这也是丹普赛时时记着往自己心湖里投掷“积极心态”这颗石子的结果。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老天待我不公啊,为什么没有给我一个聪明绝顶的头脑,为什么没有给我一个如花似玉的美貌,为什么没有让我生在富豪之家,为什么没有别人那样好的运气,为什么……

可是当你看到丹普赛,你该怎样想呢?当你看到海伦·凯勒,这个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言,有眼不能看的女孩,她在一个无声无光的世界里,完成了她的作家梦想,你又该怎样想呢?

著名作家梭罗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我能活在世间,是多么幸运的事,如果没有出生在世,就无法听到踩在脚底的雪发出的吱吱声,也无法闻到木材燃烧的香味,更不可能看见人们眼中爱的光芒。我每一天都满怀对生命的感激之情。”

这就是往自己的心湖里投入“积极思想”的石子。

当我们懂得了时时往自己的心湖里投入“积极思想”的石子时,看到花时,我们会闻到芳香;看到窗帘时,我们会看到窗帘罅隙里透进来的金色阳光;看到朋友时,我们会听到朋友爽朗的笑声;看到父母时,我们会感受到他们深深的爱意……

记得往心湖里投入“积极思想”的石子,那么即使在这个烈日如火的夏日,我们也可以读着苏舜钦的《夏意》诗,体会一份内心流溢的夏日清凉: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瞧,我们往心湖里投了一颗“积极心态”的大石子,苦夏都变得那样凉浸浸。

那么,还有什么不能改变呢?

感谢我有一双“鸭脚”

文/纳兰泽芸

屈指算来,在上海已有不少个年头了,这些年,由于环境及条件的改变,自身也改变巨大,无论是外形样貌和内心阅历上,改变不少。前年在家乡见到过去的老同学,她们惊呼简直认不出来了。

一部分上海本地人的确有一些微妙的排外心理,因此,几年前,我也有一种微妙的心理:虽然我早已转入上海户籍,出入写字楼,衣着时尚,说着上海话,但潜意识里还是不想别人知道我来自外地,怕受冷眼。偶尔有人问起,我也能迅速找出别的话题绕过去。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给了我很深的触动,自此,我经常会主动地告诉别人我家乡的名字,并且还自豪地告诉他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离我家咫尺之遥。

那篇文章的作者叫乔治,是一位美国人,他出生于美国一个极为偏僻的名叫皮肯岛的小岛上,这个小岛与路易斯安娜大陆还隔着十几英里的危险沼泽地,几乎是与世隔绝。乔治的父亲是一位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民,在贫瘠的小岛上靠农活和打猎艰难地维持着生计,父亲虽然没有文化,却从不愿向周围恶劣的环境低头,坚强地维护自己的自尊。

因为要长期应付和适应沼泽地的环境,所以皮肯岛的人们都能像鸭子一样在沼泽地里行走,脚的样子似乎有点古怪。偶尔出了皮肯岛,乔治他们都会被外面的人耻笑为“鸭脚”,乔治为此深感伤心和自卑。

后来联邦石油公司在皮肯岛发现了石油,就在那打了一口油井,招收了许多工人,有皮肯岛的人,也有许多是外面的人,这是很难得的工作机会。他们需要扛着管子在沼泽淤泥中艰难地行走,那些外面来的人根本无法胜任这个工作,只有像乔治一样的“鸭脚”们坚持下来了。

此后,皮肯岛人因为他们特有的“鸭脚”而长期地获得了工作的机会,并且生活渐渐改善,岛上开始有了学校,乔治可以学习知识了。再以后,乔治凭着自己皮肯岛“鸭脚”特有的坚韧和顽强,考上了耶鲁大学,然后进入纽约一家著名公司。

乔治坐在摩天大楼的明亮办公室里,那双鸭脚穿着高级名牌皮鞋,踩着昂贵的大理石地面,他从内心深处感谢他的皮肯岛,感谢他的鸭脚,在失败或成功的经历里,他从来不曾为他是个偏远皮肯岛上的鸭脚而沮丧,是皮肯岛给了他坚韧,给了他顽强,给了他外面人所没有的优秀品质。

反观自身,虽然我远远没有如乔治那样的成绩以及优秀,但是我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自己,这些年来我也认真地工作,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学习,我没有游戏人生,没有无枉地虚度光阴。

与我周围那些本地女孩比起来,她们有的,我也基本拥有;而她们没有的某些东西,我自豪地发现,原来我也拥有。

譬如吃苦耐劳,我能挺着八个多月身孕在酷暑烈日之下奔波,我能在每日工作劳碌照顾孩子之余,夜深人静之时再写点小文章。

譬如善良与体贴,当旁边的同事为婆媳关系弄得焦头烂额之时,我与婆婆从未红过脸;已离开上海的老同事的母亲前不久因病逝世,她在短信里说在母亲生病的这几年里,唯有我这个朋友由始至终帮助关心她们。

譬如勤奋,一位邻居阿姨因为经常看到邮递员往我家邮箱送样报样刊稿费,她感叹,你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还能经常写文章,真是不容易,小桦(她的女儿)成天除了玩就是玩,工作也不好好做。

……

所以,我感谢我的家乡,感谢我在家乡的生活经历,因为如果没有赤脚在田埂上放牛、没有割稻差点被镰刀割断手指、没有被水蛆蚂蟥叮咬、没有凑不齐学费而哭泣、没有馋得去鸡窝偷鸡蛋……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我不会形成这种性格,形成这种品质。

所以,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无论生活欣悦也好,艰辛也罢,我总是坚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自尊,不为自己低微的出身而放弃努力,也为自己本来的品质而骄傲。

想想那方随风飘动的窗帘

文/纳兰泽芸

朋友的舅舅两个月前离开了人世,年仅四十六岁。朋友说,这个清明节是她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清明节,因为舅舅在这一天离开了世界,离开了她。舅舅,寂寞地离开,永久地沉默于岁月哑寂的喉咙。

朋友回上海后,心情一直不太好,伤感时就找我聊聊天。她说,从舅舅的事情上,她感觉人生真的薄脆如琉璃,什么时候不小心摔下就会一地破碎。

我说,不要太难过,应该这么想,他是在满世界的思念里离开的,是在梨花洁白的芬芳里离开的,他应该不孤独。

她的舅舅在上海嘉定有两家服装工厂,资产逾千万,可以算得上是事业成功人士,一个儿子在上海读大学,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生意场上,身不由己,舅舅有时也感身心俱疲,打算等儿子大学一毕业就把事业交与儿子打理,自己退休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适当帮帮儿子的忙。

去年感到身体异常去检查,如同一记闷棍砸下来,肝癌晚期。立刻停止所有的事业投入治疗,寻找合适的肝源,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病情发展江河日下,等到找到了匹配的肝源,却被告知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肝移植,如果冒险移植极可能就下不了手术台。但如果不移植,药物维持的话,也许能拖上半年。

悲痛的家人选择了不移植,因为这样至少还可以在这个人世再待半年。

朋友说,最后半年她的舅舅住在特护隔离病房里,因为身体极度虚弱,需要隔离保护,只能隔着玻璃探望他。每次探望时,看到曾经意气风发、风度翩然的舅舅变得形如槁木,呆若木鸡,她心里的伤痛真的是难于形容。

面对她的伤痛,我知道许多的话都是苍白的。我只说了几个字,我说:生活不是完满和理想的,更多时候是残缺的。

是的,生活是不完满的。

就像刚买车那会,我感觉实际使用的各项指标与资料所标有所出入,如速度、油耗、变速系统等等,与商家交涉,商家的回答是,资料上所有的数据都是基于“理想”路况的情况下。而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的行车路况都是“理想”的吗?当然不是,坡度、坎坷、坑洼……无数的变数,无数的未知,不可能有永远的理想,永远的完满。

现在是四月芳菲的季节,所的枝丫都欣欣向荣地张开,所有的花都将自己的美发挥到极致。然后,一片一片凋零。这凋零里面有诗、有歌、有乐,这一季的落英承载着下一季的盛开。那天看到一阵风拂过,满树满树的紫藤花纷坠如雨,凝视着那一场纷纷扬扬的紫藤雨,会觉得生命的逝去原来也是一种壮观的美。

世界的确是残缺的,战争、灾难、疾病、不幸、痛苦……,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就可以然无数的生命消弭无痕。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完全的幸福,人生是一袭还算是华美的袍子,但是爬满了蚤子,离不开大大小小咬啮的烦恼和伤痛。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都是一杯白开水,一个人的贫富与否,是显示这只盛装白开水的杯子华丽与否,但杯中的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于每个人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看不同的人往这杯清水里加入什么东西,你可以让它变甜,可以让它变咸、或者变苦、或者变成其他味道,只要你喜欢。这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理解和诠释。

诗人说:你应当赞美这残缺的世界/想想六月漫长的白天/还有野草莓、红葡萄酒。

想想我们相聚的时刻/在一个白房间里/窗帘随风飘动。

回忆那场音乐会,音乐流淌/树叶在大地的伤口上旋转/和那游离消失又重返的柔光。

是的,当沮丧时,想想那方随风飘动的窗帘吧,素淡雅致,上去摸一摸吧,那柔软贴心的质地,会让我们将内心的泪意化成笑。

守望人性

文/纳兰泽芸

上海胶州路特大火灾中那只“守望犬”,再次印证了作家杰佛瑞·麦森说过的那句话:“狗若爱你,就会永远爱你,不论你发生了什么事,不论经历了多少时光”。

11月15日发生火灾后,一条小狗就焦躁不安地在着火大楼前来来回回地走,后来它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趴在冰冷的水泥路面上,眼里流着泪不吃不喝等待着自己的主人。它趴在那里,一会儿抬眼看看那幢烧得焦黑面目全非的大楼,一会儿低下脑袋轻轻嘤嘤地哼着。它无法确认自己的主人是否从火海里逃了出来,它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里等。它又冷又饿,身子在不停地发抖,可是它知道自己不能离开半步,万一离开错过了主人怎么办?

好心的消防员找块布给它盖上,附近的人们拿来一点饭菜放在它面前,可是它仍是流着眼泪,不肯吃东西。

直到40个小时后,小狗终于见到了侥幸躲过灾难的主人,欣喜异常的小狗才吃了40小时以来的第一口东西。

写到这里,我的眼睛都湿润了。

人类常自以为是地使用一些诸如“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狗彘不如”之类的词,以显得自己与动物们相较是多么高尚与善良。

可是,遗憾的是现实中某些人类的所作所为,用“狼心狗肺、狗彘不如”这些词来形容,动物们都不会答应——我们有那样坏的心肺吗,拜托别给我们动物脸上抹黑!

镜头一:数名衣着前卫的年轻女人,每人脚上穿着一双高跟鞋,高跟细如尖钉,脚底下是几只毛茸茸的小东西,会不会是绒毛玩具?镜头拉近,几只小东西还在瑟瑟发抖抖——原来是几只活生生的小白兔和小幼猫!几个人嘻笑着,一双黄色高跟鞋双脚齐踏踩上一只小幼猫的肚子……一只金色高跟鞋踩住一只小白兔的肚子让它无法挣扎,紧接着一只白色高跟鞋用尖如细钉的高跟直接踩入小兔的嘴里……

镜头二:数名骑着时尚摩托车的男人,即使引擎发出震耳的轰鸣声,也难以盖住一声声凄厉的哀鸣:一辆摩托车的后面用绳子拖着一只毛色黄黑相杂的小狗!小狗已经被拖得遍体鳞伤,身后一条长长的血迹,奄奄一息的小狗还是颤抖着身体发出一阵阵哀鸣。后面几辆摩托上发出快意的哄笑声和喝采声……

镜头三:波光荡漾的湖畔,一名衣着入时的年轻女人,手里握着一只小幼猫,还不时抚摸一下小猫,这样的场景多么温馨。忽然,女人把小猫放在地上,用细如尖钉的高跟,对准小猫的眼睛,一下刺入……再相继刺入小猫的嘴、耳朵……最后用高跟鞋踩住小猫的头,使劲在脚下碾压……

……

至所以用了这么多省略号,是实在描述不下去。一只高跟鞋的1cm金属细高跟,能轻松将木地板踩一个坑,甚至有时候能将水泥地踩出印子,可以想象,压强有多大,幼小动物们的血肉之躯,何以堪?

然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那么再来看看总是被人称为“狼心狗肺”的小动物,是如何对待人类的。

在舟曲,一条名叫“羊羊”的小黄狗救了一村人。那天深夜,主人都已睡下,羊羊也在自己的小窝里准备美美的睡大觉了。然而,不一会儿,羊羊敏锐的听觉和嗅觉告诉它有灾难将要发生——它听到一种恐怖的轰鸣声,嗅到一种可怕的气息由远而近袭来。

羊羊立刻奔出小窝狂吠起来,它要赶快叫醒主人逃命!可是主人睡得很沉,叫不醒。羊羊急坏了,一边狂叫一边抓挠冲撞屋门。终于主人被吵醒了打开门,羊羊不顾一切地冲进去咬住主人衣服拼命朝外拖。见到羊羊这种反常的样子,很有养狗经验的主人立刻知道要出大事,火速通知村里人逃离村子!村民前脚逃离,凶猛的泥石流就吞噬了村子!

爱狗的人都知道,狗的听觉是人类的16倍,嗅觉甚至是人类的几百万倍,狗能听到人类无法听到的超声波,并能准确判断出声音的精确来源。

如果说,这种生理上的特点是狗这种动物与生俱来的优势,那么,狗对人的忠诚和爱,似乎更像一种令人感动的本能。就连阅动物无数的生物学家的达尔文,都不得不感叹:“对人的爱已经成为狗的本能,几乎不容置疑。”

有人说,不曾养过狗的人,很难想像与狗一起生活是什么样子;养过狗的人,则无法想像没有狗的日子该怎么过。对这句话,相信许多曾经与狗生活过或正与狗生活着的人,深有同感。

因为,它们是那么的善良和有情有义。

我们一定还记得,汶川大地震中被埋8天8夜共196小时却成功获救的老人。为何一位年迈老人能够熬过漫漫8天8夜而生还?是两条情义之犬救了她。当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时,老人摔倒在地,来不及反应就被滚滚而来的巨大泥石流卷走,然后又被卡在两块大石头中间,幸好只有下半身被埋,上半身露在外面。因被泥石流卷到的位置较偏僻,几天里都无人发现她,一直不离不弃、守在老人身边陪伴她的就是两只小狗。小狗不断用舌头润湿老人的脸,汪汪吠叫着不让老人昏迷,直到老人被搜救队发现营救。

其实,何止是小狗、小猫、小白兔,事实上,受伤害的,绝大部分是动物们。很多时候说某某动物侵犯人,其实大多是因为人类先侵犯它们而引起。就像小小的蜜蜂,人不侵犯它,它永远不会侵犯人,只顾嘤嘤嗡嗡辛勤地酿蜜,当人侵犯到它无路可退时,它不得不将尾部的小针刺向侵犯者,可是你要知道,它刺出小针的一刹那也就是它死亡的开始。就包括人人喊打的马蜂,你不去碰它,不去捅它的马蜂窝,它会拼着丢掉性命的代价蜇你吗?它们用生命的代价孤注一掷地捍卫自己。

“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判断出来。”这是印度国父甘地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一个人有没有最基本的‘人性’,可以从其对待动物的方式评断出来。”

当然,这种判断不能以人的外表来划分——有的人看上去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事实上有一颗毒如砒霜的冷酷之心;有的人看上去衣裳褴褛,低下卑微,胸腔里却跳动着一颗莹如水晶的仁慈之心。

不怕流血怕流泪

文/纳兰泽芸

一个落水者在水中挣扎,时浮时沉,岸上围观上百人,没有人施以援手。一个会游泳的男青年看不过去,欲跳下去救人,被旁边女朋友一把拽住:“干什么,学雷锋啊,你看看雷锋有好下场吗?22岁就丢了命!学雷锋的人哪个有好下场。走走走,就当没看见!”

“学雷锋的人哪个有好下场?!”这句话,撞痛了多少善良的人心!

而当人们看到这样一份《见义勇为英雄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时,痛之犹甚。

从2010年9月份开始,浙江省公共安全机关对全省20多年来,评选出的451名“省级见义勇为先进人物”进行生存状况调查。调查过程中,甚至见惯大场面的记者们,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这个曾经为国家、社会、公众和他人付出惨重甚至生命代价的群体,为何80%都生活困难?为何这么多年他们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在灰暗的角落里,默默舔舐着曾经因为见义勇为而留下的身体创伤和心灵创痛,忍受着屈辱、贫穷和潦倒。

他们中许多人曾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然而自从伤残以后,这么多年来,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迅速沦为弱势群体,不仅如此,痛苦的伤病折磨着他们,想治却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

叶新苗,浙江某市一个普通村民,2004年4月的一个凌晨,在和偷烟叶的歹徒进行搏斗时,被歹徒用刀刺中胸口,不幸当场牺牲。事后,叶新苗被评为“2004年见义勇为勇士”。然而,由于他见义勇为的行为发生地与他的户口所在地不在同一个区,因此在申请补偿上遇到了障碍。如今6年过去了,他的安葬费问题仍没有着落。

叶新苗是独子,老母亲因为失去儿子哭瞎了双眼,老父亲身体患病,基本丧失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能力。如今,没有生活来源的老夫妇只希望自己的低保申请能获得批复。

姜雪雷,40岁,浙江某市人。1992年,姜雪雷22岁,某医院有个精神病患者滋事,危急之中姜雪雷挺身而上,不幸被菜刀砍伤脸部,缝了36针,留下了深深的刀疤。此后他相亲几十次,对方一看他的脸掉头就走。他当时高中文凭,按理说找个工作并不难,然而却无数次被人回绝,连一个服务员也应聘不上。

他不愿像祥林嫂那样逢人就说他是“见义勇为”才这样的。有时候,他也试着说了,人家当面没有回绝他,但后来就没有了消息。残酷的现实,让他觉得自己像一梗无根的浮萍,他甚至觉得“见义勇为勇士”的称号都成了一种嘲讽。后来,他彻底放弃了找工作的打算,自己开了一个小店维持生活。这些年,感到痛苦时他就狠狠地捶击墙壁。18年后,谈及往事,这位40岁的汉子还泪溢眼角。

鲍兴全,浙江某县村民,2005年7月为救一个在水库摸鱼被困的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鲍兴全妻子病逝,女儿是个先天性聋哑人,鲍兴全牺牲之后,无依无靠的女儿与外公外婆相依为命。后来她从聋哑学校毕业后,靠在外打工的600块工资勉强维持祖孙的生活。现在外公病重,她不得丢掉工作回来照顾外公,连最基本的生活费也没了着落。

李俊庆,浙江某市人。第11届“省见义勇为十大勇士之一”。2006年因仗义揭穿歹徒阴谋遭到毒打,左眼失明,多处骨折,二级伤残。因致残无力维修老屋,老屋已坍塌,55岁的他只能和老伴租住在一间小屋子里,靠背煤气罐维生。

……

无需再窥冰山全貌。一角已令人唏嘘无言。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或本性。但这些勇士们在见到丑恶或暴行之时,依然能够冒着生命的极大危险,不惧流血,挺身而出扶危济困,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树起了一面岿然不动的正义大旗。

他们付出了鲜红的血,甚至是活生生的生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牺牲之后或致残之后,将他们甩到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让他们的亲人和他们自己承受伤痛和泪水的重量?

如果我们不那么健忘的话,我们一定还记得2005年8月的一个中午,一个25岁的年轻身影,从广西南宁市某医院19楼一跃而下,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2004年广东珠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韦兆安。

2003年年底的一个深夜,韦兆安在珠海市街头看到歹徒当街抢包,他挺身而出勇擒歹徒,不幸被歹徒同伙捅了多刀,直肠、小肠多处穿孔,血流如注,昏迷不醒。经医院做了三次大手术全力抢救,才侥幸逃脱死神魔爪。

手术后韦兆安回到广西家乡,经常腹痛,但他都忍过去了,因为上医院要钱。怕家人担心,毕业于卫校的他就自己配点草药吃吃抵过去。次年8月他腹部剧痛,查出是肠粘连合并肠梗阻。2004年7月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时,珠海政府奖励的1万元,孝顺的韦兆安都给家人治病了,母亲患风湿性心脏病,父亲也快60岁了,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瘫痪在床,姐姐早年患精神分裂症,只有一个弟弟在南宁打工。

再次手术又要大笔的医药费,对于这个已一贫如洗的家来说如何承受?他不想自己给贫寒的家雪上加霜,满身的病痛又让他无法忍受,他流着泪水选择了从19楼一跃而下。

见义勇为英雄韦兆安的死,固然有着许多的因素。但试想,如果“见义勇为”不是流于短暂的表彰之后就被彻底遗忘,而是能够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行之有效的“长效保障机制”,让英雄们即使伤残之后仍能有生活保障和生活来源,那么,一个英雄韦兆安,千百个英雄韦兆安就不会流泪,更不会选择“赴死”这条绝望之路!

一个见义勇为个人或家庭的不幸遭遇,会成为一本无言的“负面教科书”,对社会和人们发出的负面效应不可估量。

让见义勇为的个人或家庭得到应有的、长效的保障和褒奖,会是一剂净化社会风貌的强心计,比一万句空洞的宣讲说教,都切实有用。

当人人“见义恐为”,变成了人人“见义勇为”,整个社会的上空,就会吹拂起怡人的善良之风,勇者之风。

笑对秋声

文/纳兰泽芸

古语说:“年怕中秋月怕半。”仿佛这一年除夕的爆竹声声犹在耳边,猛一睁耳,却发现阶前已黄叶萧萧如故垒芦荻了。真的是——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啊。

秋心、秋思、秋绪,诸种怅惘如同三秋桂子一般,浓烈、无孔不入,提醒我秋的气息无处不在,就连我观赏字画的间隙也是萦怀不已。

那天,在外滩三号观字画,一幅名家作品《秋色》上配着一首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因为字写得斗大,笔力饱满遒劲,看到"老"字的时候心里不由一震。

老,上面一抔土,下面是一把岁月的匕首,中间是半边的人,还有半边人到哪儿去了--是被上面的土一点一点掩埋了,是被下边的岁月飞刀一点一点斫削了。愈看愈惊心。仿佛瞬间,黄口小儿成了龙钟翁媪。果然是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

人生在那岁月飞刀的斫削里,日渐单薄,日渐寒凉--因字而惊秋啊。

此时,唯有温热的"情"字能煨暖我们的心。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太阳的影子在缓缓移动,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这东西好像一心一意就想把青春从人们的脸上夺走。时常揽镜自照,忍不住也顾影自怜起来。

春节回老家,看到一些比我高一头的小伙子,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来。一问母亲,才惊叫道:"呀,是他啊,都长这么高啦!"他们的影子在我心里还是那些光着屁股蛋儿打水仗的捣蛋鬼,而不是眼前这些高高大大、帅帅气气的小伙子。

古人诗云: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细细品味这两句诗,会品出一些人生萧瑟的凉意来。

深夜,独坐灯下,四围天籁寂寂。良久于书中抬起头来,蓦然之间便有一阵寂寞如潮水般涌过来,那寂寞是哗哗哗的冲过来的,淹没了我,淹没了房间。此时,脑中突然明了一直盘踞在心头的那种感觉,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浮生若梦。

然而,不管浮生是否如梦,那些实实在在握在掌心的感情,足以温暖我们的心,足以温暖这个清冷的深秋。

生日还有一个月,母亲就一遍遍提醒:"别光顾着忙事情,要记着生日那天吃点好的。"时至今日,在母亲淳朴的内心,"生日"仍是"吃点好的"的代名词。母亲常说,以前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亏待了小女儿,几个月也吃不上一块肉,生日连个鸡蛋也不舍得煮给你吃,妈妈现在越想越亏欠女儿太多。

妈妈请不要这样说,是你给了我生命,赐予我在这个世界走一趟的机会,如果说亏欠,那些条件不好的年头里,你自己又何曾几个月吃过一片肉?那是时代的局限,不是你的错。再说,正因为体验过那些遥远的昨日,才更珍惜今日的光阴。

我从不注重生日怎么过,然而生日的时候,收到许多友人的祝福,还是幸福的。

清晨起床晨读、做早餐,芮说:妈妈晚上睡晚了,早上还要早起,辛苦了。然后用胖嘟嘟的小胳膊环住我的脖子:"宝宝爱妈妈。"那一刻,心内热流涌过。

从小俭朴惯了,贵点的东西就不舍得为自己买,为这,先生说过我多少回,可就是本性难改。数月前与他一起逛街,看到一款非常小巧时尚的笔记本电脑,看我喜欢,他要买,我一看价钱拉他就走,我说这价钱能买三个笔记本啦,再说单位家里都有电脑,没必要再买笔记本了。过了几天,我的书房电脑台上突然多了一只漂亮的笔记本。打开,里面夹着一张小字条:"最初那些年,让你受苦了,我一直心怀内疚。看到你不舍得买这笔记本,我非常心酸,我们早已不是最初的条件了,你不要再省了好吗?我把笔记本买来了,你也能更方便写文章。我会好好照顾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个理工科出身的"文盲"在我的"熏陶"下竟然也会"文"一点了。想起,我曾戏称他"文学盲",简称"文盲",他也不恼,拍拍我的脑袋:咱家只要这个小脑袋是"文豪"就够了。咱们都成"文豪"可不行,一山难容二虎啊,所以,敝人决定弃文从武……

"春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在我异乡漂泊的春夏秋冬里,在我累了倦了的时候,是他环臂为港,将我呵护其中。给我亦夫、亦兄的疼惜。

光阴催短景,恍然回首,在他的呵护之下,我们已一起走过不少年头了。弘一法师说的,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但愿,无论人事如何零落,我们永不会有"零落"的寒意。

回头再看文章初始的那首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青、春二字,细细看来,青字下面有月,春字下面有日,日月光华,皆尽我有,所以,就算是在秋境,只要生命里有暖暖的"情"字,仍可以拥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奔放与热烈,仍可拥有直引碧霄的诗情。

虽说青春好比吸烟,烟在飞扬,烟灰在坠落,然而在这飞扬和坠落的过程里,我们尽情挥洒了真情,燃烧了生命,于是,便未留遗憾,笑对秋声。

一缕弦音颤动不息

文/纳兰泽芸

赵涵漠

2010年12月31日,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凌晨,6点。

一辆救护车呼啸着驶出北京宣武医院,冲进茫茫夜色。车上护送的,是一个肝脏,它刚刚离开陪伴了59年的主人,现在要继续前行,去履行一个庄严的使命,延续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在救护车身后,宣武医院里,数名医生正神色凝重、细心而完整地缝合着一个已经没有肝脏的胸腔,胸腔中的心脏已于两个半小时前停止了跳动。救护车一路疾驰,驶向天津武警医院。那里,一盏水银灯下,一位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静静地躺着,医生正在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能呼吸时,就要有尊严地活着;临走时,我要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生命像接力那样传递给别人。只要我身上还有一件对别人有用的器官,当最后离开现实世界时,就一定无保留、无条件捐赠他人。”那位59岁的逝者,盖着自家的羽绒被走了,却留下了他的脊椎、大脑以供医学研究,留下他的肝脏给濒临绝境的患者带去生机。

彻骨的寒夜,刹那间被一个依然温润鲜活的肝脏温暖,被一个叫史铁生的名字照亮。

曾被命运击昏了头

史铁生年轻时总梦想自己是一个田径运动员,最好有“一米九以上的身材”,并且跑起百米来要超过“九秒九几”。他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田径比赛,他甚至能说出“所有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

然而,“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17岁中学未毕业,史铁生就插队去了陕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次在山沟里放牛突遇大雨,遍身被淋透后开始发高烧,后来双腿不能走路,回北京后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致使永久高位瘫痪。20岁他便开始了轮椅上的人生,与各种病痛周旋了30多年。

十几年前他肾病加重,转为尿毒症,必须频繁地做肾透析才能维持生命,只有中间不做透析的几天上午可以做一点儿事。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停止写作。他曾不无幽默地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他把身体比喻成一架飞机,先是作为“起落架”的两条腿瘫痪了,然后像是“发动机”般的两个肾也“一起失灵”,患上了尿毒症。他不得不每周接受3次透析,全身的血液先被抽出来,再被输回去。

病痛的长期折磨使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且暴怒无常,常常会突然狂暴地捶击自己,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儿!”母亲就扑过去抓住他的手:“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事实上,这个时候母亲的肝病已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宿整宿睡不了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

那年北海的菊花开了,母亲用央求的口气说想和他一起去看看菊花,他居然很难得地答应了。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然后就出去做准备了。他怎么会想到,母亲这一出去就再也没回家。突然大口吐血的母亲被送进医院,昏迷前的她留恋的不是自己49岁的人生,而是挂心自己的孩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猝然离去,仿佛一记闷棍将史铁生敲醒——在被命运击昏了头的时候,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其实孩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要加倍的,他是母亲唯一的儿子,母亲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20岁的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

史铁生这时懂得了母亲临走前未说完的那半句话:“你与妹妹俩人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有一次他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朋友问他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史铁生说为了我的母亲,为了让她骄傲。他对朋友坦率地说:“我那时就是想写出好文章来在报刊上发表,然后让母亲看着我的名字和文章印成铅字,让别人羡慕我的母亲。”当史铁生的头一篇作品发表时,当他的头一篇作品获奖时,他多么希望母亲还活着,看到儿子用纸笔在报刊上撞开了一条小路。当他被生活的荆棘刺得满心疼痛时,他没有沉沦,而是勇敢地抬头,他看到母亲的眼神是荆棘上开出的美丽花朵,在陪伴他一路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过1000多次针刺的手臂上,肿胀的动脉和静脉就像“3条大蚯蚓”。他的身体已经虚弱到“甚至就连喝汤时呛了一口,都可能感染肺炎”。就在2010年秋天,他为了和朋友聊上一个小时,甚至不得不提前一天整日卧床、养足精神。

评论人潘采夫曾经去接史铁生参加一个活动,看见他“那么瘦弱”,就提出要把他抱进车里。但这个提议却被拒绝了。直到现在,潘采夫仍然记得这个作家“努力地抓着把手,靠臂力把自己一点点挪进车座”的样子。回程时,史铁生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费劲地举着一个小垫子,想挡住西晒的阳光。

“这一趟可能透支他好几天的精力,我看着,揪心极了。”潘采夫说。

可是,在朋友眼里,史铁生乐观得“根本不像一个被重病缠绕的病人”。几乎所有采访过他的人都提到,他很少一脸愁容,恰恰相反,他“太爱笑了”,黑镜框后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缝,有时还透着几分孩子般的狡猾”。

现在已经是一家杂志主编的许庆亮还记得,2003年,自己曾去采访史铁生。这个轮椅上的作家从容地谈论着死亡,身体却处在极度虚弱之中。在接受采访一个多小时后,他叹了一口气,说:“对不起,我累了,觉得喘不过气来。”

许庆亮试探地问,病情是否有好转,有没有哪一天可以摆脱透析。史铁生却回答道:“肯定有这么一天,那一天我就死了嘛。”说着,他哈哈大笑起来。

当然,并非从一开始,这个病人就能笑着面对他无法摆脱的梦魇。21岁时,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朋友们还记得,那时,如果有人嘲笑他的腿,“他恨不得想抱着炸药包冲过去”。

当年,史铁生住在一座大杂院的最里面,屋子不到7平方米,“除了床和写字台,剩下的空间仅够他的轮椅转个小弯儿”,就连轮椅推出去时,“还擦着门”。

这个年轻的病人最常活动的地方,是离大杂院不远的地坛。每天,他都摇上轮椅,在这座园子里,“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为什么要出生”。

作家徐晓也正是在这里认识了史铁生。那时她还只是一个20岁的姑娘,因为住在附近,每天上下班超近道穿过地坛。她注意到,那里总是有个年轻人,“黑黑的皮肤,厚厚的嘴唇,明显残废的双腿,总是捧着本厚厚的英文词典”。

有时,他也带着本子和笔,到园中找一个少人的角落,“偷偷地写”。如果有人无意中闯进这个空间,他就“把本子合上,把笔叼在嘴里”。

最终,这个古园里诞生了一篇1.5万字的《我与地坛》。这部探讨生与死、荒废与生长、绝望与希望的长篇散文,打动了无数读者,以至于作家韩少功评价道:“《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

作为写作者,史铁生获得了盛名,但作为一个随时都可能离开人世的病人,他却开始失去宝贵的时间。

成名初期,他曾经这样告诉徐晓,“听见敲门就害怕,看见来人就想哭”。有一年冬天,记者们围堵到他家,他不得不受着寒冷,“全副武装,到地坛去逃难”。

徐晓能够理解他的恐惧,“陌生人总要无端夺走他写作的时间”,更何况,“他又不能像个健康人那样一走了之,他无处逃避,因此也无法选择来访者”。

因此,他自制了一张“来客须知”贴在房门上,“史铁生不接受任何记者、报告文学作者的采访;史铁生一听有人管他叫老师就睡觉;史铁生目前健康状况极糟,谈话时间一长就气短,一气短就发烧、失眠,一发烧、失眠就离死不远;史铁生还想多活几年,看看共产主义的好日子。”

就在几年前,当这个作家被问及理想的生活状态时,他笑着回答:“我希望住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透析中心就在我家旁边。”那时,他每次都要为了透析花掉4个半小时的时间,前提还是“路上不能堵车”。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史铁生每天几乎只有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写作时,这个病人总是躺在床上,在胸前斜支起一块木板,费劲地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

20万字的《病隙碎笔》,史铁生整整写了4年。算起来,他一天平均只写了136个字。而这样的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写到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根据不完全统计,这种艰难的写作之后,中国文坛留下了属于史铁生的100多万字作品,也鼓励了无数读者。

在2002年华语传媒大奖上,这位一辈子囿于轮椅的作家,被评为“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授奖词对这个作家作出了最恰如其分的评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对他来说,死亡从不是个遥远的话题。甚至早在20世纪末,他就对身后事做出了安排,“墓地、墓碑、花圈、挽联以及各种方式的追悼,什么都不要才好,让寂静,甚至让遗忘,去读那诗句。”

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如今,在北京城东四环一个小区里,他的家门口没有摆放花圈或挽联。家人用一种宁静、镇定的声音婉拒前来采访的记者。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那个摇着轮椅的、虚弱的病人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在这个院子里了。

但还是有人会想起他那永远不曾实现过的梦想。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史铁生最喜欢的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来到北京,特意赠送给这个“一辈子都梦想着成为田径高手”的病人一双定制跑鞋。这个体育迷担心场面尴尬,就先乐呵呵地对着偶像说:“我1997年去洛杉矶,特意去加州大学体育场(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的主会场),摇着轮椅转了几圈。”

生前,他曾经说过:“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也许,在这个节日里,这个病人的魂灵已经告别轮椅,微笑地飞翔着,进入了天国。

不要忽略大脑这个大药房

文/纳兰泽芸

世上最珍贵的药,世上最神奇的药,不是那冰原上的雪莲,也不是那绝壁上的灵芝,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大脑里。

这个药一旦发挥作用,会挽狂澜于既倒,救膏肓返平安。

她是一位普通的法国姑娘,正当她与所有的女孩儿一样憧憬着未来与希望时,爱情来了,她与一位英俊的小伙子相爱了。

谁能想到,命运偏偏捉弄于她,就在她与小伙子准备携手一生的时候,却突然被查出患了子宫癌,且已晚期。这样一个晴天霹雳击得她手无足措。

为了保命,她立刻接受了手术,切除了子宫。然而,癌魔又阴森森地狞笑着向她的其他器官发起了进攻,不久,癌细胞又转移至一个卵巢,切除。又转移至另一个卵巢,切除。再转移至结肠,切除……

癌细胞疯了一样在她的身体里肆意转移,每三个月她就要被拉开肚子做一次手术。3年里她整整做了12次大手术。因为麻醉打得太多,医生说她的身体已经不能再耐受麻醉剂,到最后只好在不施麻醉的情况下施行手术。

此种折磨,生已不如死。

她的一头秀发已被化疗折磨得一根不剩,望着镜子里鬼一样的自己,她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为了不拖累男友,她与男友分了手。爱情没了,身体没了,生活毁了,她想,一切该结束了。

正当她想着该以何种方式来了结自己的时候,一个极亲密的朋友对她说:想想曾经还有什么让你开心的事吗,那现在就去做吧。

她想起自己曾经在大海里玩滑板的日子,湛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海风带着一丝好闻的咸腥之气拂在面颊上,洁白的海鸥伴着她的滑板翩翩飞舞!

那样美好的感觉,永生难忘。

我要去滑水!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让我留下一点念想吧。

在海边她刚踏上滑板就扑通倒了下去,她太虚弱了,没有一丝力气来操控滑板。

此后,她强迫自己多吃东西,好让自己有力气。慢慢的,她能走路了,一个月后,她能慢跑了,两个月后,她能勉强操控滑板了。

这时,一个同样热爱滑水的小伙子了解了她的情况,非常感动,给予她无私的帮助和鼓励。慢慢地,两颗心灵走近,他们相爱了。

医院的复查通知书塞满了她的信箱,她毫不理会,她对自己说:我宁愿死,也不要去医院再受那样的罪。

她依然每天与深爱的小伙子,在波峰浪谷间像两只快乐的鸥鸟一样,驰骋纵横,踏浪飞歌。她感到无比愉快,神采飞扬,浑身没有一丝不适。

4年之后的2001年,她依然安然无恙,小伙子说,过去这么久了,要不去医院检查检查吧。她没有再违拗。

检查的结果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她的身体指标,一切正常!

2002年,她参加世界女子滑水比赛,一举夺冠!

当她登上冠军领奖台,将熠熠闪光的金牌挥舞过头顶,雀跃欢呼时,人们不会想到,眼前这位活力四射的姑娘,5年之前,她与生命终点仅一步之遥!

她就是的弗洛朗斯,世界女子滑水冠军。

那么,治愈弗洛朗斯的神奇之药是什么呢?

是的,是两味药,一味叫“信念”,一味叫“好心态”。

这两味药,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