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出发,采买

沈母拿过沈意清穿的那身衣服,就着灶台上微弱的火光,连夜在上面缝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内置口袋,还不忘叮嘱,“明儿你可要把钱分开揣来,可别全塞一块。”

沈意清困得很,上下眼皮颤抖个不停,含糊着回话,“我知道了,娘,快睡吧。”

翌日一早。

沈意清早早起来,草草洗漱完,就跑到耳房,拿起昨天洗好的菜撕碎,混了些面粉搅匀,摊了几个菜饼子。

她揣了一个边吃边往门口走,还不忘探头冲正屋里的娘俩交代,“灶台上温的有菜饼子,饿了就吃。”

“可别不舍得!”

“里正这两天应该就带着租户往这边送粮食了。”

沈意清说完,着急忙慌的就往村头处去。

十里村的驴车一天可只有一趟,且需起的极早,才能赶上。

若是没赶上,哼哼,那就只能用脚走到县城去了。

等沈意清到的时候,正好驴车上还剩下一个位置。

赶驴车的人是陈大,对沈意清来说,多少还算个熟人。

沈意清冲着陈大笑了笑,将早早准备好的两文钱递过去,“陈哥早。”

陈大冲她摆摆手,示意她将钱收回去,淡淡道,“上来吧。”

空位旁边的刘婶子可不愿意了,“我们可是早早排着队,掏了钱才做山的这驴车,凭什么她来得晚还不用给钱?”

“陈大你可得讲讲理。”

在沈意清眼里,陈大一直是个干事儿实诚,但话不多的老实人。

刚想把手里的钱硬塞给陈大,就听陈大冷冷道,“驴车是我家买的,沈叔在世的时候可是救过我爹的命的。”

“婶子是觉得,救命恩人的女儿用我家的东西,还得掏钱?”

刘婶定居在十里村的时候浅,哪晓得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被陈大怼了两句,也没好意思吭声。

沈意清大大方方的上了驴车,挨着刘婶坐下去。

陈大现在不收,以后想办法贴补回去就是了,总不能每次坐人家车都不给钱吧?

沈意清干不出来这种事儿,但也没打算现在逼着陈大收下这钱,打陈大的脸。

驴车上的人脸色各异,沈意清没工夫去打量周围人的神色,一心都扑在如何用四两银子置办更多的家当上。

驴车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少不了磕磕碰碰。

沈意清左右摇晃了一路,在心里庆幸,“还好这幅身子不晕车。”

驴车转眼就在距离县城不到百米的距离停下,众人挨个下了马车。

沈意清跟陈大打了个招呼,随即也跟着人群往县城里走去。

这到县城,需要过得第一关就是交进城费。

因这进城费足足需要三文钱,所以家里若是没旁的事儿的,都不会往县城里来。

毕竟来这一趟,要么做驴车,交进城费,共花去五文钱。

要么徒步走过来,交进城费,花去三文钱。

看起来是省钱,可是进了县城还没怎么逛呢,就又到了宵禁时分。

若是不在县城里的客栈里面住,那到了晚上,可是要被巡逻兵给赶出来的。

沈父还在世的时候,沈家相较于十里村的人,也称得上是大户人家。

所以这县城,原身也没少来。

沈意清依着原身的记忆,交了进城费就往铁匠铺走去。

在铁匠铺买东西可得提前预定,毕竟铺子里只有一个老师傅并一个学徒两个人忙活。

若是预定的晚了,那东西可就得往后排排,最起码得隔天才能取。

次日取的开销最基础的,就要多花一次这进城费。

定做菜刀的步骤是极为简单的,铁匠铺里多有提前预制好的坯子,只等买家敲定些许细节,再对这坯子敲敲打打,这刀多半也就出来了。

沈意清着急用刀,对刀的要求只有一个——能当天拿。

现在这个朝代,开铺子的人虽然会在价钱上耍滑头,却不会在东西的质量上含糊半分。

沈意清刚走到铁匠铺前,就发现这铺子远没有自己记忆中的热闹,反倒是极为冷清。

她也没有多想,只当是自己来的忒早了些,还没赶上热闹时候。

沈意清刚刚在铺子门口站稳,那热浪就扑面而来,席卷全身,她随即开门见山直接道,“师傅,我想预定一把菜刀,今天就能拿走的。”

老师傅听清楚沈意清的要求,手上敲敲打打的动作稳稳当当,丝毫不曾受影响,“二两银子。”

沈意清忍不住咂舌,“这么贵?”

原先自己预估一把菜刀八成得花个一两银子的,如今倒好,直接翻了个番?

老师傅掀掀眼皮,看了沈意清一眼,“哼”了一声,不再多言。

旁边的学徒倒是先冲沈意清露了个笑脸,这才解释道,“小娘子有所不知,要是搁十年前啊,这菜刀也轮不着上我们铁匠铺定做,去那杂货铺子,花个两三百文,都能买到极好的刀了。”

“哪怕您要是搁在三个月前呢,来我们这儿,花个一两银子也能买到。”

“可现在不行,上面如今对铁器贩卖管的可严了呢,这冶铁的数量也做了限制,这不,这刀的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管制铁的数量?

难道又要乱起来了吗?

沈意清忍不住想多打听两句,但看那学徒一脸话尽于此的表情,只好先递出手里的银子,“二两银子一把刀,我要一把。”

学徒凑过身来,伸手接银子的同时,紧贴着沈意清的耳朵,“听说上面在找什么书,似是跟铁器有关,所以现在的铁,都得限量供应了。”

书?

依着沈意清看书的多年经验,每逢这种大事发生,男女主就要出现开始走他们的剧情线。

和男女主有关的事儿,沈意清是一点儿也不想掺和。

再加上刚刚花出去了二两银子,她极为肉疼,于是连忙跟小学徒转移话题,“师傅我下午过来拿啊,我还有事儿,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