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于和钟三个风水师平时都是很自负的,总认为自己的本事在龙德镇数一数二,他们相互之间都想分个高低但久未决出,因为看起来大家本事差不多,谁想别想独占鳌头,这使他们相互都不服又无可奈何。
现在多了个王秀才,等于公然向他们三个挑战。
表面上王秀才也没说要挑战他们,但他的口气,分明是搞挑战嘛,居然说可以看出下面墓的形态和尺寸,简直不自量力。
所以三个风水师离开后就去了一家小酒馆,叫了点酒菜就在一起喝酒讨论。
对他们来说平时相互看不顺眼,但现在却好像利益一致,大有抱团对外的意思,王秀才成了他们的共同对手了。
本来姚先生和于先生是观点一致的,而钟先生跟他们看法有异,姚和于认为可以把那块地作为校址的,而钟先生认为不可以。
现在他们则不计较这些了,要不要把那块地作为校址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王秀才是否有意给他们难堪,他们觉得丢面子是三个人而不是一个或者两个。
姚先生就问于和钟,姓王的秀才难道真有那个本事,可以确定地下墓的形和大小?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风水界有这种本领的?
于先生明确说没听说过,假如真有这种厉害的手段,我早就去拜师学了,这样高超的本事只存在于传说中吧,就好像风水师真有仙人的本事了,其实是胡扯罢了。
钟先生却沉吟着,一边缓缓饮着酒,一边却在思考着什么,好一会才说,他曾听师傅提过一提,确实有一种本事叫穿风眼,能够穿透一些屏障看到里面的一些状况。
比如透过墙壁看到屋里的情景,这属于最低级别的本事,高级别就能穿透土层看到更深的东西。
技能越强,穿透性越深,至于能穿透到多少程度,就不知道了。
姚先生问于先生,你听说过啥是穿风眼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于先生也说没听说过,然后问钟先生,能透视墙壁和土层,为什么叫成穿风眼而不是穿墙眼,穿土眼呢?
钟先生说那是练的时候,要迎着风而睁眼,无论风多大,都不许眨眼,这种练法是相当痛苦的,因为即使眼里飞进蚊子灰尘也不能眨眼。
时间练久了,眼力就出来了,与普通人的眼力就不同,强了几百倍。
但这还算是基础的,更有一种内力功法,是以功催目,能使目光有极强的穿透性。
就像声音一样,隔着墙,如果你说话声音低,隔壁的人听不到,你的嗓音高,隔壁就能听到了。
声音可以穿墙而过,人的眼力同样可以,只不过需要经过不寻常的训练。
姚先生和于先生听得如痴如醉。
于先生羡慕道,假如真有这等厉害功夫,我们能学到手多好,可以派很多用场了,以后再给人看风水,可以一看一个准,信目所致,不需要什么书本的东西,直接拿眼力看了,准确性高,生意一定好得不得了。
姚先生却仍对钟先生的说法表示怀疑,怎么听起来那么玄啊,世上会有这么厉害的功法吗。
姚先生认为那是聊斋里才有记载吧,比如崂山道士,说的就是一种穿墙术,他自己没这个本事,但他碰上一个大师是有的,是他亲眼所见的,虽然他没有把真本事学到手,却能证明有穿墙术的存在。
但那是书中所写的,属于虚构故事,作者蒲老先生真见过吗?没有吧,要么是他听来的,别人的虚造而已,要么是他自己想出来的,直接作的想象。
钟先生喝了一口酒说,你们的怀疑很对,我也怀疑着呢,王秀才真有这等本事吗,那不是具有穿风眼的功夫了?
但话说回来,如果王秀才并无真本事,他为什么要自称能看准土下之墓呢?
他自我吹嘘,有什么用意?
于先生说王秀才恐怕就是在忽悠陈镇长吧,显得他很厉害,取得陈镇长的信任,在龙德镇就好混了。
姚先生也说,王秀才是外来者,他在陈镇长面前表演并不奇怪,他来这里举目无亲,担心受到欺负,想傍上陈镇长这棵大树,以后安全点,一旦陈镇长欣赏他,重视了他,那么他的处境就会优越起来。
试想,他现在在私塾里教书,工作不是很稳定的,雇主如果对他不满意,随时会炒了他,一旦被炒他就失业了。
但假如取得镇长的信赖,雇主也就对他高看三分了,产生了敬畏,咋的,王秀才原来不只是会教教书,还能看风水,连咱们镇长都对他那么重视,咱能轻易炒掉他吗?
从此以后只怕雇主要把他当宝贝了,觉得自己雇了一个能人,自家脸上有光,名声传出去,各位家长都注目了,觉得这家私塾厉害,请来的先生是位奇才,有钱人就抢着要把孩子往这家的私塾里送。
雇主因此要发大财。
所以王秀才深知自己地位一高所产生的优质效应,想方设法巴结镇长。
在别的领域,他很难引起镇长的重视,秀才的身份不高,如果是举人另当别论,而当塾师虽也比一般人体面点,却也不可能使镇长高看一眼。
现在机会来了,他看出龙德镇上缺一所公学,就大胆向镇里提议造一所,好不容易取得了镇长认同。
在选择校址上,又遇上难题,而这个难题偏偏又是我们看出来的,就是看了镇周围那么多地,只有那块是适合建校的。
可这块土不属于镇里的镇地,而是龙屏村的村地,虽然龙屏村归镇里管,不过既然村民们意见很大,镇长也不好强行占用这块地。
而龙屏村的人有个理由,是地的下面有大墓,并不是他们不舍得奉献一块地。
如果这个理由是成立的,那镇里更不好在此地上建校舍了。
那么龙屏村人的说法到底能否成立?
其实我们作为风水师也看出来,这块地下面肯定有墓,不说县志上有记载,光看这块地本身的形态,还有周围环境,就能判断得出下面有墓的可能性极大。
对王秀才来说,又到了让他露一手的时刻了。
在这方面露一手至关重要,会给他的前程事业重重加分的。
那么他为什么敢夸下海口,既肯定下面真有大墓,又说能看出形态和尺寸呢?
其实我们只要细细地揣摩一下,就能辩别出他是什么心理,又用了哪些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