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顺见到沈婆闭上了眼,也不敢再多说话了,便拎起篮子,用手指了指隔壁,意思是将篮子里的饭菜拿给老水花给许旺,奶奶点点头,虽然奶奶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但是沈婆不吃奶奶自然也不好意思吃。
“沈婆,我先走了,等会我让穗丫再给您送过来。”王来顺赶紧小声恭敬的冲着闭目不言的沈婆说道,然后转身冲奶奶客气的说道,“您受累,帮我照顾一下,我去去就来!”
“您这说的哪里话,我还没感谢您跟沈婆的收留呢”奶奶赶紧颔首回答道。
“那我先走了!”王来顺说完便拎着竹篮迈步走出了庙门,转身进了隔壁的土地公公庙。
“姑娘,你是不是也觉得我老太婆古怪啊?”听到王来顺脚步离开,沈婆突然张嘴问向奶奶。
“没有!”奶奶赶紧摇头否定。
“那王来顺也是善良的人,他的为难之处我也了解。只是现在世道乱了,很多事都是身不由己,但是做人无论怎么样,都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沈婆看着奶奶很是感伤的说道。
奶奶说,在那个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年代,沈婆是她遇到的第一个用良心在做人的人。当奶奶说出这话的时候还未给我讲述沈婆的经历,不过细想下来,在奶奶之前所讲述的人中,无论是太奶奶,婆婆,还是曲伯母与老渔民,甚至于奶奶自己,她们都是带着一些私心去帮助别人的。可是一旦有了私心,良心一词就会大打折扣了。
沈婆也知道奶奶心里对她的做法不解,所以便给她讲了为何她如此的憎恨王启震,宁可饿死也不吃他一口粮食的原因。
1913年,那是个灾荒年,也就是许旺逃离邳县的那一年,在春旱之后,不仅徐州,包括山东,河南,安徽一带都几乎绝收,饿殍遍野,尸骨露街,再加上那时民国政府刚刚建立,自身都不稳,地方政府更是巧取豪夺,为了活命,进而使得农民运动一时兴起,而那时最大的势力就是现在占着徐州的王启震,也是他在邳县第一次发起了抢粮运动,一时间竟然聚集了几万人,那时三庙村的很多村民也都跟随着他的号召,很多人甚至前去邳县投奔他。
那时破败与贪婪的地方政府根本无力与这场具有规模和盛大的农民运动相抗衡,很快便节节败退,不到半年的时间,王启震便带领着几万农民抢遍了徐州大大小小的地方政府粮库,直到奔向徐州,徐州政府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便赶紧向国民政府求援,那时的国民政府面对着外国列强与封建复辟势力和地方分裂势力的内忧外患,根本无暇一个小小的徐州,为了息事宁人,国民政府竟然一纸任命,直接将那时还处在这场运动领导者的王启震任命为徐州革命军司令,其职位与权力直接越过了当时的地方政府的一把手,统领整个徐州。
这次任命对于当时正处在运动中的农民来说无疑是是一场胜利,也使得王启震一下子成为了徐州乃至周边农民心中的英雄,也为今日王启震占据徐州为王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1914年夏,在经历了一个灾荒年之后,本以为可以风调雨顺的徐州又迎来了一场水灾,正是这场水灾,让三庙村一千多口人的村庄,一下子锐减到了不到四百口人,而他们的死,都是因为那个已经是徐州国民军司令的王启震。
正在大家期待着徐州政府跟王启震开仓赈灾的时候,王启震突然发布了一个公告,说赈灾粮已经准备好,但是不会免费的分发给各地,而是要各地派出劳力去山东修缮黄河大堤,以人头来换取赈灾粮。为了换取更多的赈灾粮食,也是相信王启震支持他的工作,整个徐州各地村庄出劳力十几万人,而三庙村那时几乎是劳力尽出,留下的也都是些老弱妇孺,王来顺本来也是要去的,那时恰好他老婆怀孕,她老婆便过来哭求沈婆出面劝阻了他。
在那些人走后的一个月之后,王启震便派人给三庙村送来了近千斤粮食,帮助了三庙村度过了那一年的难关,但是却只字未提那些被召集去山东修缮黄河大堤的三庙村几百号人的消息,直到年底,大家才觉得事情不对,便派人前去打听,这才知道原来他们村子所负责的那快黄河大堤突然决口,不仅他们村的人,几乎几千口人全部被黄河水吞没,无一人生还,也就是说三庙村那近千斤的粮食是用三庙村几百口人的命换来的。
“六百多口人命啊,就这么说没就没了,竟然都不告知我们,连让我们去收个尸的机会都没有,你让我还如何再敢去吃他的粮!”沈婆老泪纵横的看着奶奶激动的说道。
沈婆的话让奶奶也为之震惊,没想到这小小的三庙村竟然会有如此的凄惨的遭遇,看着沈婆悲痛的神情,奶奶也不由的跟着一起落泪。
就在沈婆跟奶奶抹着眼泪伤心的时候,王来顺再次拎着篮子走了进来。
“您老就别伤心了,我让我老婆又给您做了些吃的,这姑娘跟孩子肯定也都饿了,您赶紧带着她们一起吃点。”王来顺也看出来沈婆定然是跟奶奶讲了水灾的事,边将篮子里的饭菜往外拿边劝说道。
天气本来就冷,加上饥饿使得奶奶的脸色早已变的苍白,浑身也冻的哆嗦起来,沈婆看到奶奶这样,便也不好再说什么,拿起了一块热气腾腾的窝窝头递给了奶奶。
“姑娘,吃吧,我这里没啥好招待你的,都是靠大家一顿顿的给,你也别嫌弃!”沈婆看着奶奶有点无奈的说道。
“沈婆您可别这么说,您能把我们留下来给口吃的就已经算是大恩了,哪里敢嫌弃!”奶奶赶紧接过窝窝头,轻轻的咬了一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