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才开始担心,自己力主办公学这事,恐怕有误了,难道真像两位干办所言,出的是个馊主意?
主意肯定不是坏主意,恐怕问题在于镇里没钱。
没钱可以集资,这是他的第二个主意。
这两个主意都被陈镇长接受了。
当然有人表示反对的,梁和吕两位干办就拖后腿。
但这是个光明正大的计划,并没有任何阴谋诡计在里面,而且自己提议办公学,又不是为了自己得利,自己已经在教书拿薪资,何愁无饭吃。
虽然也指望新学校建起来,自己可以进去上课,改善一下教学条件,但那是次要的,主要的出发点是希望镇上有所公家学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有两所私塾,吸收不了多少入学儿童。
这样好心的主意提出来,会被人认作不怀好意?
那就太冤了。
想来想去,王秀才对自己说,事情应该没那么坏,不要听风就是雨,担什么心啊,我提了建议,做不做是镇长说了算,如果有人不喜欢这个计划,可以向镇长提意见,关我什么事啊。
反对的人,反对的应该是集资,有人不愿意拿钱出来,听说要强制拿钱,就急了,把矛头对准出主意的人了。
但假如没有镇长的拍板,强制得了嘛?权力在镇长手里,又不是在出主意的人手上,你们跟我较啥劲。
总之王秀才心里风起云涌的,很不安宁,一方面他觉得为了那些读不上书的小孩说说话,出个主意是应该的,另一方面也后悔出主意了,何必呢,那些孩子是本镇的,我又不是本镇人,人家镇上的人自己都不提,我又何苦帮人出主意。
现在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
放学后,王秀才跑出去,一下子被街头的情况给惊住。
很多店铺门前,都坐着一个女人,在呜呜哭泣,还有很多人在聚集着,交头接耳,他们好像都群情激奋,义愤填膺的样子。
看到王秀才出来,有一些人就朝他围上来。
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地声讨起来。
有人质问他,王先生,是你要逼咱们镇上造一座学校吗?镇长都被你逼得没办法才答应了吧?
你以为这个主意出得好是吧,可是你知不知道咱们这个镇里有没有钱?没有钱哪能建得了学校?你又没有带一文钱来,所有的钱都要由咱们这些私人来出,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是吧?
更有一些男的激愤异常,对着王秀才呲牙咧嘴,差点向他挥舞起拳头来。
可见这种集资建校的方法,并未被这么多人同时接受。
听着别人这么谴责,王秀才苦笑了,他向大家解释,我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镇里的所有孩子都能读到书。
自古以来,读书都是有钱人的专利,很多家境不太富裕人家,没有办法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原因自然是私塾的费用比较高,一般人家负担不起。
为什么私塾费用高呢,就是因为能办得起私塾的人比较少,私塾相对来说不容易办好,而私塾少能接纳的学生也不多,剩下许多孩子就被排除在外了,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事实。
读书被认为是走仕途的通道,一向只有富人孩子有这个资格,那么穷人岂不是世世代代要受穷,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
你们认为这样下去,公平吗?
在我看来还是不太公平的,穷家的孩子里,也并不都是愚不可教的,他们只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已,如果给了他们机会,他们之中也一定会有人读得好书,将来也能考取功名,就有了改变命运的通道了。
即使考不取功名,至少识得字,也是一件大好事,能知书达理,少些愚昧,对世事也能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也能担当更多的工作,这样有利于百姓的事,何乐而不为?
我到龙德镇来,是应聘来当教师的,可以说,就算我不提议建公学,我的职业也有了,我并不是为了捞一份工作才提议建校的,公学办起来,我不一定会进校当教师,因为本人明年就将参加省考,一旦考中举人,就有资格领取俸禄,不需要再自谋工作。
所以还请大家认真考虑我的意见,不要把我的心肠想得那么不堪,我是为了龙德镇的未来着想,而不是在给自己打处盘,更不是在与大家作对。
当然如果大家觉得我出的主意很坏,不符合大家的心意,那也可以否定我的建议,我再去向镇长说明情况,镇长也是要充分尊重大家意见的,实在大家不愿搞集资办学,那就取消了。
还请各位冷静一下,好好深思。
听了这番话,那些冲动的男人都沉默了,而许多妇人也停止哭泣,都在默默回味王秀才的话。
终于有人是想通了,不再反对,进店铺去继续做生意,也甘心地等着镇公所来人收钱。也有一些人还是不服,毕竟是自己要拿出钱来的呀,在自家身上割肉,总有些心疼吧。
但至少无人再朝王秀才挥拳头,没人再想朝他身上吐唾沫,甚至都没人在话语上针对他了。
虽然没人赞赏他的做法,也不再有人明显地抵制。
接下去的几天,镇公所就派人一家一户地收钱。
当然这个收钱也是定标准的,要按照各家的实际经济能力来收,有些店铺生意兴旺,就希望他家多出几两,有些店铺本来生意就清淡,勉强维持着生计,收得多是不行的,只能量力而行。
也有一些人家太穷,那只能减免不收。
收费的过程还是相当吃力的,拖拖拉拉持续了将近一个月。
眼看就在接近尾声,离目标数字只差那么一点点,突然又发生了几件事,使得情况复发起来。
有户人家声称拿不出钱,拒绝出资,但根据他们平时的各种排场来看,肯定是收入不菲的,居然不想出钱,那不是太不配合了吗?
陈镇长因此挺生气的,就向他们下达命令,限定在月底前一定把钱交上来,不然会产取必要措施的。
结果呢,那家的女主人竟然上吊自杀了。
霎时这事就震惊了整个龙德镇,即使出了钱的,也开始转换态度,对集资建校的事又提出了质疑。
而王秀才,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因为没有人敢去针对镇长,自然就把怨气对准王秀才,王秀才成了人们批评指责的出气筒。
王秀才呢,自己也蒙了,怎么会这样啊,搞个集资办学,居然引发人命事件来了。
其实就算没人批评指责他,他自己也怀疑起来,这种搞法是不是本身就是个大错误?